答案:是,必须明确标注。
人员流向是药厂车间布局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,直接影响 交叉污染风险、洁净区保护 和 GMP合规性。以下是具体原因和标注要求:
GMP强制要求
中国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GMP)第十一条明确规定:
“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,并明确人流、物流走向,避免交叉污染。”
欧盟GMP Annex 1(无菌药品)强调人员动线需避免污染洁净区。
交叉污染控制
人员是洁净区主要污染源(皮屑、微生物),错误流向可能导致非洁净区污染物进入核心生产区(如B级无菌区)。
审计与检查重点
药监部门(如FDA、NMPA)检查时,会核查布局图是否清晰体现人员流向,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。
路径规划
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需设缓冲间(如C级到B级需增加无菌更衣室)。
高致敏性车间(如青霉素)人员需专用通道。
示例:
普通区 → 一更(换鞋/洗手)→ 二更(洁净服)→ 风淋室 → 洁净生产区
关键点:
限制措施
单向流动:人员不得从低洁净区返回高洁净区(如从包装区折返灌装区需重新更衣)。
权限管控:关键区域(如A级背景下的B级区)仅允许必要人员进入。
图示标注方法
颜色/箭头标识:用绿色箭头表示人员流向,与物流(红色)区分。
文字说明:在布局图旁注明更衣程序、消毒步骤(如“B级区需无菌手套消毒”)。
最小化干扰
减少人员在洁净区的停留时间和活动范围(如设置观察窗替代频繁进入)。
分级管控
洁净级别 | 人员防护要求 |
---|---|
A/B级 | 无菌服、手套消毒、口罩+护目镜 |
C/D级 | 连体洁净服、一次性鞋套 |
与物流分离
人员通道与物料通道完全独立,避免交叉(如人员走西侧,物料走东侧)。
错误设计 | 风险 | 整改方案 |
---|---|---|
人员从外包区直接进入洁净区 | 微生物污染 | 增加缓冲间和更衣程序 |
更衣室与卫生间共用通道 | 卫生隐患 | 设置独立更衣路线 |
未标注临时人员(如维修工)流向 | 失控污染 | 在图中标注临时访问流程 |
中国GMP(附录1 无菌药品)
“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,包括更衣和人员卫生程序,以减少人员引入的污染。”
FDA cGMP(21 CFR 211.42)
“厂房布局应明确区分不同操作区域,并控制人员流动以防止混淆或污染。”
布局图示例:
(注:实际图中需用箭头+文字标注关键控制点)
药厂车间布局图 必须清晰标注人员流向,且需满足:
合规性:符合GMP对人员动线的强制要求;
科学性:通过单向流设计降低污染风险;
可操作性:与现场SOP(标准操作规程)一致,便于员工执行。
建议:设计阶段采用 动态模拟软件(如AutoCAD Plant 3D)验证人员流动合理性,并通过 第三方GMP审计 确认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