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厂车间布置需严格遵循 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、EHS(环境健康安全) 及 工艺流程优化 原则,确保药品质量、生产效率和人员安全。以下是核心原则及具体实施要点:
分区明确,防止交叉污染
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严格隔离:通过物理屏障(气闸室、缓冲间)和压差控制(洁净区>非洁净区≥10Pa)。
人流/物流分开:人员经更衣、风淋进入;物料通过传递窗或灭菌通道进入。
特殊区域独立设置:如青霉素类、激素类等高致敏性产品需专用车间(GB 50457-2019)。
洁净等级匹配工艺需求
无菌制剂:核心区域需达到B级(ISO 5级,局部百级),背景为C级(ISO 7级,万级)。
固体制剂:一般控制为D级(ISO 8级,十万级)。
单向流设计
物料流向:原辅料→前处理→加工→包装→成品库,避免回流。
空气流向:洁净度高的区域位于上风向(如空调送风口→灌装区→走廊)。
减少交叉操作
设备布局:按工序顺序排列(如制粒→压片→包衣→包装),缩短物料转移距离。
中间站设置:半成品暂存区需靠近上下工序,减少人员走动。
危险源隔离
防爆区:易燃溶剂(如乙醇)存放间需独立防爆设计(防爆电器、泄爆墙)。
高活性物质:抗癌药生产区负压控制,排风经HEPA过滤。
应急通道与设施
安全出口:每层至少2个,宽度≥1.2m(GB 50016-2014)。
应急设备:洗眼器、淋浴器(腐蚀性化学品区域15m内设置)。
人性化设计
操作高度:工作台面距地0.8~0.9m(减少弯腰疲劳)。
照明:操作区≥500 Lux,检验区≥750 Lux(GB 50034-2013)。
空间利用率
设备间距:≥1.5m(便于维修和清洁),大型设备(如冻干机)预留检修通道。
垂直空间:层高≥2.8m(满足管道和空调风管安装)。
原辅料仓 → 称量间(D级) → 配制间(C级) → 灌封间(B级) ↓ 灭菌柜 → 灯检区(C级) → 包装区(D级)
关键点:灌封间设RABS(限制进出屏障系统),物料经双扉灭菌柜进入。
原辅料仓 → 粉碎过筛 → 制粒 → 压片 → 包衣 → 包装
关键点:粉尘区域(粉碎、压片)单独排风,设除尘装置。
错误做法 | 风险 | 正确方案 |
---|---|---|
物流与人流交叉 | 污染风险 | 设置专用物流通道 |
洁净区回风共用 | 交叉污染 | 独立回风系统+高效过滤 |
设备贴墙摆放 | 清洁死角 | 离墙≥0.5m,便于清洁 |
中国:GMP(2010年修订)、GB 50457-2019《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》
国际:FDA cGMP、EU GMP Annex 1(无菌产品)
药厂车间布置需平衡 合规性、安全性、效率 三大目标,通过 分区管理、单向流设计、危险源控制 实现合规生产。建议:
前期采用 3D建模 模拟布局;
委托 具有医药设计资质(如医药甲级) 的单位设计;
定期进行 GMP符合性审计 和 HAZOP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