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生产车间的卫生要求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核心,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(如 GB 14881-2013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、GB 50687-2011《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》等)。以下是关键卫生要求的详细分类说明:
建筑结构
地面:防滑、耐腐蚀、无积水(如环氧自流坪、聚氨酯砂浆),排水坡度≥1.5%,地漏带防臭水封。
墙面/天花板:光滑、防水、防霉(彩钢板或不锈钢板),阴阳角做圆弧处理(R≥50mm)。
门窗:密闭防虫(风幕机或纱窗),传递窗带紫外杀菌功能。
洁净分区
清洁区(如包装、灌装):洁净度达标(10万级或1万级),正压控制(≥5Pa)。
准清洁区(如预处理):与污染区严格隔离,生熟加工分开。
通风与空调
换气次数:10万级≥15次/h,1万级≥25次/h。
高效过滤器(H13)定期更换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健康与着装
员工需持健康证上岗,患传染病或伤口未愈者禁止进入车间。
穿戴清洁工作服、帽子、口罩、手套,头发不得外露,禁止佩戴首饰。
行为规范
进入车间前需洗手消毒(非手动水龙头+食品级消毒液)。
严禁在车间内吸烟、饮食或随意触摸非生产物品。
培训
定期进行食品安全、卫生操作和应急预案培训。
材质与设计
食品级不锈钢(304或316),无死角、易拆卸清洗。
禁止使用木制工具(易发霉)。
清洁消毒
制定 CIP(原位清洗) 和 SOP(标准操作程序),明确频率和方法。
消毒剂选用食品级(如次氯酸钠、过氧乙酸),避免化学残留。
维护记录
设备清洗、消毒、维修需留存记录,确保可追溯。
原料控制
原料需检验合格(农残、微生物等),离地离墙存放。
食品添加剂符合 GB 2760 标准,专人管理。
生产过程
避免交叉污染(生熟分开、工器具专用)。
落地产品视为污染品,单独处理。
包装与储存
包装材料符合 GB 4806(食品接触材料标准)。
成品库温湿度可控(如冷藏≤4℃,冷冻≤-18℃)。
微生物检测
定期对空气、设备表面、员工手部采样(沉降菌≤10CFU/皿,10万级)。
虫鼠控制
安装灭蝇灯、防鼠板,禁用剧毒药剂,定期消杀并记录。
废弃物处理
垃圾分类存放(带盖垃圾桶),日产日清,远离生产区。
日常清洁
班前班后清洁地面、设备,使用中性清洁剂。
深度消毒
每周一次臭氧或紫外线全面消毒(无菌车间需每日)。
验证效果
ATP荧光检测仪抽查清洁度(RLU值≤30为合格)。
必备文件
卫生管理制度、清洁消毒计划、员工健康档案。
记录保存
温湿度、消毒、检测记录保存≥2年。
问题1:车间霉菌滋生
→ 对策:加强除湿(湿度≤65%),墙面改用抗菌彩钢板。
问题2:员工洗手不规范
→ 对策:安装自动感应洗手设备,定期监督考核。
食品生产车间的卫生要求涵盖 硬件设计、人员操作、环境控制、文件管理 全链条,需通过 SSOP、GMP、HACCP 等体系落实。建议企业:
每年至少一次第三方卫生审计;
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(如温湿度自动监控);
对标行业标杆(如乳制品、医药级食品车间)。